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首页

        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主动请命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清末的淮军和湘军相信大家都知道,他们打败了洪秀全的太平军,歼灭了北方的捻军,支撑着岌岌可危的大清长达数十年之久,在国内战场堪称“劲旅”。可到了对外作战中,两者之间的差距立马就凸显出来了。

        清末对外作战中,清朝取得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一是左宗棠率领以刘锦堂部两万老湘军为主力收复新疆,为祖国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湘军王德榜率领的老湘军二十一营在镇南关配合冯子材取得的大捷,打败了法国侵略者。

        可这两次对外作战,皆不见淮军的影子,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1875年淮军刘铭传部带着几万人在陕西大吃大喝,就是不肯入甘肃和新疆作战,以及1884年淮军潘鼎新部在面对法国兵时惊慌失措,仓皇而逃。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内战中的“劲旅”,可为何到了对外作战时,差距会如此之大呢?下面我们就简单来分析下。

        一来是在将才的选用上

        在这方面,湘军(至少是高级将领)在道德和能力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湘军初创时,曾国藩就曾提出四条:“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道义和忠义,始终都是湘军选拔将领时永不放弃的两个要求,他们的将领主要靠儒家传统道德来教育和约束自己。湘军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都是儒生,比如罗泽南、王鑫等是理学家,彭玉麟是个学者,胡林翼则是进士出身。这些人有种理想主义,有为理想赴汤蹈火的决心,这样的将领才能适应战争的特殊需求。

        我们再来看淮军将领,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淮军将领中读书人不多,主要将领中,也就只有潘鼎新是个举人,另外如程学是太平军的降将,刘铭传是盐贩子出身,张树声、张树珊以及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则基本上都是地痞一类的人物,靠办团练起家的。吴长庆出身行伍,曾做过中下级军官。他们这些人出身比较低微,没有什么道德和理想,重利不重德。

        所以在国内战场上尚能依靠火力掩饰一下,可一旦面对强悍的外敌时,没有忠义血性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树声、潘鼎新怕死不肯作战被革去督、抚职务;中日甲午战争中,叶志超千里大溃逃等等。这些人毫无道德和忠义血性可言。

        二来是在士兵的选用上

        湘军选兵必须是亲自招募,绝不假手他人,而且选择标准极为严格,要求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一概不收。曾国藩曾一再强调“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练一收一人之益,练一月收一月之效”。在这样的严格选拔、训练、管理之下,湘军的士兵素质普遍都比较高。而且他们来自一个地方,互相比较了解,也比较团结。

        而淮军基本上就是个大杂烩了。在士兵招募方面兼收并蓄,士兵的来源参差不齐,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这些人中,有的是来自流氓集团,有的是来自团练,而战斗力好的程学启部就是由太平天国的降军所组成的。

      image.png

        李鸿章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以洋枪为主,打内战时,这点要比湘军好不少,可一旦要和敌人肉搏时,淮军战斗力意志薄弱的缺点就显露无疑了。

        三来是在战斗意志的形成上

        湘军重视的是道德和个人操守,追求的是儒家保家卫国的境界,砥砺品格,信奉实干。而淮军多是廉耻之心而唯利是图的小人,李鸿章明知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却还仍旧委以重任,其直接后果就是吏风日下,士兵素质、斗志和士气都远不如同时期的湘军。写《太平天国亲历记》的英国人林利对淮军直接就是不屑一顾,可在西线见到湘军时却高叫“他们的勇敢是清军中前所未见的”。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在对外作战中,这种精神力量要远比几件西洋火器好使得多,“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湘军精神,在对外作战中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image.png

        淮军也颇有些悍将,这些人当年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时都是一把好手,可他们面对的是乌合之众,一旦遇到同样也拥有西洋火器的正规军时,他们就一败涂地了。在甲午战争中,唯一敢跟日军肉搏的就是湘军,牛庄战役惨烈战败,也是湘军最后一缕夕阳。

        所以说,一支军队,就算你武器装备再牛气、再先进,可没有敢于亮剑精神的话,始终不能作为国家的依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上次达摩君给大家盘点了湘军十大名将,那今天咱就来说说淮军。作为晚清历史上另外一支重要的军事集团,淮军实际上脱胎于湘军,并在李鸿章苦心经营下,逐渐超越了湘军,成为晚清政府最信赖的主要国防力量。那么,除了统帅李鸿章,淮军中又有哪些名将呢?今天,达摩君就给大家盘点晚清时期淮军的十大名将。

        张树声(1824—1884)

      image.png

        字振轩,安徽合肥人。1853年开始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62年联络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潘鼎新、吴长庆等人,并协助李鸿章组建了淮军。1865年授直隶按察使,率军镇压捻军。随后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巡抚、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树声率军进入越南抗击法军,同年病逝。

        刘铭传(1836—1896)

      image.png

        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早年与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等人一道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62年被编入淮军,1863年率军俘获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及洪仁玕年,因功授直隶提督。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或一等男爵位。1884年任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坐镇台湾,于基隆、沪尾等地重挫法军舰队。1885年,清政府于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担任第一任巡抚。抚台期间编练新军、修建铁路、开设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促进台湾近代工商业发展,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吴长庆(1829—1884)

      image.png

        字筱轩,安徽庐江人。1855年奉命统帅舒城、吴江团练,对抗太平军,同年又创办合肥东乡团练。1861年率军随李鸿章援救上海,接连攻克虹桥、柘林、奉贤、南汇、川沙、金山,并击退宝山援军。1862年被编入淮军,1863年攻克嘉兴,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1882年朝鲜叛乱,日本发兵干预,吴长庆率军击溃朝鲜叛军,因功封三等轻车都尉,留守汉城。1884年病逝,谥号武壮。

        程学(1829—1864)

      image.png

        字方忠,安徽桐城人。原为太平天国陈玉成部属,镇守安庆。1861年投降清军,跟随曾国荃攻克安庆。1862年协助李鸿章攻克上海、苏州等地,因功担任南赣镇总兵。1864年攻打嘉兴时中弹负伤,死于苏州,谥号忠烈。

        潘鼎新(1828—1888)

        字琴轩,安徽庐江人。1849年中举人,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随后在家乡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并得到曾国藩赏识。1862年任江苏常镇通海道,后加按察使、布政使衔。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任山东布政使。1874年任云南布政使,1876年任云南巡抚,后因与总督刘长佑不合,被调回北京,另候任用。1883年担任湖南巡抚,1884年任广西巡抚,参与并指挥中法战争。1888年病逝。

        刘秉璋(1826—1905)

      image.png

        字仲良,安徽庐江人。1860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1862年随钦差大臣张芾军赴南京,抵抗太平军,为李鸿章所赏识。在此期间,刘秉璋率军攻克福山,常熟、嘉善、平湖、乍浦、嘉兴等地,因功获振勇巴图鲁名号,升任侍讲学士。1865年率军平定捻军,补授江苏按察使,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等。1886年任四川总督,维修都江堰工程,后因处理“重庆教案”失当被免职。1905年病逝。

        丁汝昌(1836—1895)

      image.png

        原名先达、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归顺湘军,不久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并先后参与了对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因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获协勇巴图鲁勇号。1879年李鸿章将其调入北洋,任充炮船督操。1880年,同林泰曾、邓世昌等一道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并觐见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82年朝鲜叛乱,丁汝昌率舰队开赴朝鲜,并与吴长庆配合平叛。1888年任北洋海军提督,加尚书衔。1894年黄海海战战败,次年威海卫之战兵败,自杀殉国。

        叶志超(1838—1901)

        字曙青,安徽合肥人。1862年投淮军张树声帐下,率军收复常州、太仓等地。1865年随刘秉璋平定捻军,因功获额浑巴图鲁名号,并得李鸿章赏识。1875年任直隶正定镇总兵,1889年升任直隶提督,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1894年率军赴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但在牙山遭遇日军袭击,临阵脱逃,随后谎报军情,狂奔500里,逃回中国。1896年被革职,定斩监侯。1900年获释,转年去世。

        聂士成(1836—1900)

        字功亭,安徽合肥人。1862年投效庐州军营镇压捻军,并随军攻克庐州、湖沟、浍北等地。1863年改隶淮军刘铭传部,升守备赏戴蓝翎。转年又随军因功升都司,加游击衔赏换花翎。1870年调任直隶,办理海防。1873年任武毅右军前营管带,前往陕西平定回乱。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聂士成率军渡海援台。1894年率军进驻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但遭日军袭击,虽取得几场小胜,但仍惨败。1895年,调至天津,主持天津沿海防务。1900年,在与八国联军交战中,战死于天津。

        左宝贵(1837—1894)

        字冠廷,山东费县人。1856年投军,入江南大营,参与抵抗太平天国。1865年,随僧格林沁讨伐捻军。1868年,任天津镇游击。1872年,率军赴热河剿灭“马贼”。1889年,任广东高州镇总兵。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赐黄马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进驻平壤。在平壤战役中,左宝贵拼死抵抗,壮烈牺牲,谥号忠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攻克天京后,曾国藩裁撤湘军势在必行。曾国藩的组建湘军的初心即是平定太平军。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不及时裁军,势必会引起清廷的猜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教训曾国藩不会不知道。既然裁军势在必行,自己主动裁军则是上策。

      image.png

        再者,平定天平军共同的目标使得湘军各派系空前团结,在太平军平定后,曾国藩并不能完全控制湘军。曾国藩的嫡系,是曾国荃围攻金陵的五万余人,以及彭玉麟的一万数千人的水师。即便是这两支,也很难保存下来。当时湘军欠饷极多,难以维持,在攻破金陵前,就出现哗变,只是很幸运能够坚持到攻克金陵之后。

        凝聚湘军的,钱财是一大重要原因。每攻下一城,将领默认、带头手下的士兵掠夺财物。在攻克金陵之前,湘军已是暮气已深,攻克金陵后,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更难期望保持战斗力。

        同时,曾国藩力推淮军,湘军淮军本是一家,有李鸿章淮军在,曾国藩也多了一层保障。

        但是,淮军壮大后为什么能够一直保留而没有引起朝廷的猜忌呢?

        形势不同了,天平天国覆灭后,天下却没有太平,这一点曾国藩也没有预计到,捻军为犯,列强环伺,中日随时都有开战的可能,而朝廷确实没什么像样的军队可供使用了,而淮军从训练、从装备、从战斗经验上来说,是全国最好的部队。不用淮军,无军可用。

        另外,李鸿章与慈禧的关系非常好,慈禧对他非常信任,李鸿章的淮军也是在慈禧刻意扶植下作为削弱曾国藩的一只力量,朝廷对淮军的接纳程度比湘军高得多。李鸿章后来仅作为淮军的精神领袖,而本人主要参与外交工作,进一步赢取了朝廷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主动请命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